萵苣施用生物有機肥田間小區實驗報告
重慶現代應用微生物研究所
摘 要:受重慶富農現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,在彭州進行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小區實驗。實驗結果表明,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較比處理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,畝增產230kg,增產率5.43%,畝新增純收入460元;比常規施肥畝增產367公斤,增產率8.96%,畝新增純收入574.8元,畝新增產投比4.6:1。
關鍵詞: 生物有機肥 萵苣 小區實驗
為實驗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的效果,評價其肥效,于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,在彭州市進行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的小區實驗。
1 材料與方法
1.1供試土壤:試驗田地處于平壩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。供試土壤屬于水稻土類、滲育水稻土亞類,滲育灰棕色潮田土屬,灰棕潮砂泥田土種(U322),土層較淺,耕層質地砂質中壤,地方水平中等。
1.2供試肥料:重慶富農現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(粉狀),有效活菌數為:解淀粉芽孢桿菌≥0.15×108/g;膠凍樣類芽孢桿菌≥0.05×108/g ;有機質含量≥40%,執行標準NY884-2012。
1.3供試作物:萵苣(品種為黑牛皮)
1.4試驗方法:實驗安排4個處理3次重復,隨機區組排列。小區長5.0米,寬4.0米,面積20.0平方米。處理間、重復間走道均為50厘米,四周留保護行1.0米以上,選擇同等級的萵苣栽培。每小區栽種萵苣規格1.2尺×1.2尺,每小區栽120株,每畝4000株。處理的內容以外的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當地生產實施,并控制一致。每小區相同措施均在同一天完成。各處理內容如下:
①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20%:萵苣移栽時畝用生物有機肥200公斤+復混肥(15:15:15)48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②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:萵苣移栽時畝基質200公斤+復混肥(15:15:15)48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③常規施肥:萵苣移栽時,畝用復混肥(15:15:15)60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④空白對照(不施任何肥料)。
萵苣于2016年8月21日播種,9月24日移栽,移栽時施用底肥,肥料用法用量按照處理內容實施。12月22日收獲,每小區單收單計產量。
2 結果分析
2.1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對萵苣生物學性狀的影響
表一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的生物經濟性狀分析
處理代號 株/畝 株高cm 單株凈重kg 理論畝產量kg 實際畝產量kg
① 4000 47.5 1.140 4560 4463
② 4000 46.8 1.085 4340 4233
③ 4000 46.9 1.042 4168 4096
④ 4000 42.7 0.837 3348 3218
①-② 0.7 0.055 220 230
①-③ 0.6 0.098 392 367
①-④ 4.8 0.303 1212 1245
從觀測記載結果看,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,萵苣單株株高、凈重量、實際畝產量比處理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分別增加:0.7厘米、0.055公斤、230公斤,比常規施肥分別增加:0.6厘米、0.098公斤、367公斤,比空白對照分別增加:4.8厘米、0.303公斤、1245公斤。(表1)
2.2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對萵苣產量的影響
表2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小區實驗結果
單位:公斤
處理 重復 處理間總和 平均 畝產
Ⅰ Ⅱ Ⅲ
① 135.21 132.42 134.07 401.7 133.90 4463
② 127.31 125.08 128.58 380.97 126.99 4233
③ 124.45 120.97 123.22 368.64 122.88 4096
④ 98.63 94.79 96.20 289.62 96.54 3218
總 計 485.6 473.26 482.07 1440.93
備注:小區面積為20平方米。
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的小區實驗結果(見表2),經F檢驗,區組間差異未達顯著水準,說明供試田塊地力均一;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準(F=267.03**>F0.01),下面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。
表3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各處理間產量比較結果
單位:公斤、%
處理 平 均 比④處理 比③處理 比②處理
代號 畝產量 畝產量 增產率 畝產量 增產率 畝產量 增產率
① 4463 1245** 38.7 367** 8.96 230** 5.43
② 4233 1015** 31.5 137 3.34
③ 4096 878** 27.3
④ 3218
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實收畝產量為4463公斤,比處理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,畝增產230kg,增產率5.43%;比常規施肥畝增產367公斤,增產率8.96%;比空白對照畝增產1245kg,增產率38.7%。經PLSD檢驗,施用生物有機肥與其余3個處理對照產量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。說明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對萵苣有明顯增產作用(表3)。
2.3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的效益分析
表4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的效益分析
單位:公斤、元
比較項目 畝增 畝新增 畝新增 畝新增 產投比
產量 產 值 成 本 純收入
①處理比②處理 230 460 0 460 …
①理比③處理 367 734 159.2 574.8 4.6:1
①處理比④處理 1245 2490 363.2 2126.8 6.9:1
注:當地市場零售價格,萵苣2.0元/公斤,生物有機肥1元/公斤,基質1元/公斤,45%復混肥3400元/噸。
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比基質畝新增純收入460元;與處理常規施肥相比,畝新增產值為734元,扣除新增成本159.2元,畝新增純收入574.8元,畝新增產投比4.6:1;與空白對照相比畝新增產值為2490元,扣除新增成本363.2元,畝新增純收入2126.8元,畝新增產投比6.9:1。(表4)
3 結論與建議
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較比處理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,畝增產230kg,增產率5.43%,畝新增純收入460元;比常規施肥畝增產367公斤,增產率8.96%,畝新增純收入574.8元,畝新增產投比4.6:1。由此可見,重慶富農現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在萵苣上的增產明顯,建議在萵苣上推廣應用。
實驗承擔單位:重慶現代應用微生物研究所
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
附表:
附表1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田間試驗觀察記錄表
一、 試驗布置 試驗地點:彭州市 試驗時間:2016年9月24日至2016年12月22日 方法設計:設4個處理,重復次數:3次 小區面積:長(m)×寬(m)=5×4=20.0m2 小區排列:
處理間、重復間走道均為50厘米,四周設保護行。①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20%;②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;③常規施肥;④空白對照。 二、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地形:平壩 土壤類型:灰棕潮砂泥田 土壤質地:砂壤,肥力中等 代表面積:1.0萬畝 三、 田間操作 供試作物萵苣的品種:黑牛皮。 供試作物播種時間:萵苣于2016年8月21日播種,9月24日移栽,移栽時施用底肥, 12月22日收獲。 施肥時間和數量:9月24日施底肥,用法用量按照試驗處理內容。 灌溉時間和數量:結合施肥進行。 病蟲害防治:2016年10月26日、11月8日分別用代森錳鋅防治霜霉病一次。 前茬作物、施肥量、產量:前茬作物為水稻,畝用三元復合肥(N-P-K=15-15-15)45公斤,畝產量590公斤。 四、 植物學性狀 施用“富農1號”牌生物有機肥的萵苣長勢旺盛,葉色濃綠。 |
附表2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試驗結果記錄
試驗 產量(Kg/小區)
畝施肥情況
處理 重復Ⅰ 重復Ⅱ 重復Ⅲ 平均
①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20%: 135.21 132.42 134.07 133.90
萵苣移栽時畝生物有機肥6kg+
復混肥(15:15:15)1.44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②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:萵苣移栽時畝
基質6公斤+復混肥(15:15:15) 127.31 125.08 128.58 126.99
1.44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③常規施肥:萵苣移栽時,畝用復混肥 124.45 120.97 123.22 122.88
(15:15:15)1.8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④空白對照(不施任何肥料)。 98.63 94.79 96.20 96.54
試驗 產量(Kg/畝)
小區施肥情況
處理 重復Ⅰ 重復Ⅱ 重復Ⅲ 平均
處理
①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%: 4507 4414 4469 4463
萵苣移栽時畝生物有機肥200kg+
復混肥(15:15:15)48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②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:萵苣移栽時畝 4244 4169 4286 4233
基質200公斤+復混肥(15:15:15)
48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③常規施肥:萵苣移栽時,畝用復混肥 4148 4032 4107 4096
(15:15:15)60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;
④空白對照(不施任何肥料)。 3288 3160 3207 3218
|
附表3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小區試驗資料的方差分析
變異因素 df SS MS F F0.05 F0.01
區組間 2 7.5462 3.773 1.26 4.46 8.65
處理間 3 2402.136 800.712 267.03 4.07 7.59
誤 差 8 23.989 2.999
總變異 11 2426.125
附表4 萵苣施用“富農1號”生物有機肥小區試驗各處理間平均值的差異顯著性
檢驗結果(PLSD檢驗)
多重比較 |
|||||||
因變數: 處理 |
|||||||
|
(I) 區組 |
(J) 區組 |
平均差異 (I-J) |
標準錯誤 |
顯著性 |
95% 信賴區間 |
|
|
下限 |
上限 |
|||||
LSD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6.91000* |
1.41388 |
.001 |
3.6496 |
10.1704 |
常規施肥 |
11.02000* |
1.41388 |
.000 |
7.7596 |
14.2804 |
||
空白對照 |
37.36000* |
1.41388 |
.000 |
34.0996 |
40.6204 |
|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6.91000* |
1.41388 |
.001 |
-10.1704 |
-3.6496 |
|
常規施肥 |
4.11000* |
1.41388 |
.020 |
.8496 |
7.3704 |
||
空白對照 |
30.45000* |
1.41388 |
.000 |
27.1896 |
33.7104 |
||
常規施肥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11.02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14.2804 |
-7.7596 |
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-4.11000* |
1.41388 |
.020 |
-7.3704 |
-.8496 |
||
空白對照 |
26.34000* |
1.41388 |
.000 |
23.0796 |
29.6004 |
||
空白對照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37.36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40.6204 |
-34.0996 |
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-30.45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33.7104 |
-27.1896 |
||
常規施肥 |
-26.34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29.6004 |
-23.0796 |
||
*. 平均值差異在 0.05 層級顯著。 |
多重比較 |
|||||||
因變數: 處理 |
|||||||
|
(I) 區組 |
(J) 區組 |
平均差異 (I-J) |
標準錯誤 |
顯著性 |
99% 信賴區間 |
|
|
下限 |
上限 |
|||||
LSD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6.91000* |
1.41388 |
.001 |
2.1659 |
11.6541 |
常規施肥 |
11.02000* |
1.41388 |
.000 |
6.2759 |
15.7641 |
||
空白對照 |
37.36000* |
1.41388 |
.000 |
32.6159 |
42.1041 |
|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6.91000* |
1.41388 |
.001 |
-11.6541 |
-2.1659 |
|
常規施肥 |
4.11000 |
1.41388 |
.020 |
-.6341 |
8.8541 |
||
空白對照 |
30.45000* |
1.41388 |
.000 |
25.7059 |
35.1941 |
||
常規施肥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11.02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15.7641 |
-6.2759 |
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-4.11000 |
1.41388 |
.020 |
-8.8541 |
.6341 |
||
空白對照 |
26.34000* |
1.41388 |
.000 |
21.5959 |
31.0841 |
||
空白對照 |
生物有機肥+常規施肥減量減量20 |
-37.36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42.1041 |
-32.6159 |
|
基質+常規施肥減量20% |
-30.45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35.1941 |
-25.7059 |
||
常規施肥 |
-26.34000* |
1.41388 |
.000 |
-31.0841 |
-21.5959 |
||
*. 平均值差異在 0.01 層級顯著。 |